close

諾貝爾少年.jpg  

書 名:諾貝爾少年 Nobel Genes

作 者:如茵‧麥可斯 Rune Michaels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201106

 

 

即使三十而立過了許多年之後的如今,我還是很苦惱自己非老爸老媽心中期盼的女兒的模樣,他們想要的是文靜賢慧又有氣質的女孩,偏從小我就不知秀外慧中是什麼模樣,一直在追趕著可以達到別人期望的目標,那殷切又挫折的心情,是很艱辛。

 

有時,我會懷疑到底大人給孩子的〝愛〞是包含著什麼?期許?愛?信心?還有著標準、條件和許多以〝愛〞為名,以〝為了孩子好〞的旗號而訂下許多規矩。

 

諾貝爾男孩『媽媽到現在還期盼哪天我會忽然「開竅」,但是,到現在還沒開過的竅,我也不認為以後有機會「開」。』說這話的年齡時,我用聲嘶力竭的反抗聲調對著父母大喊著說『請別拿家族基因裡沒有的事項來要求我。』我想,我是比他叛逆多了。

 

到現在仍常會有困窘的狀況,當然這發生在十五歲男孩時是好奇和學習,「每當我試著去了解複雜深奧的事物時,那感覺就好像戴著厚厚的手套去抓什麼東西一樣。」這甚至是挫折,次數愈來愈多,頻率更高了,甚至成了小小的障礙,可是我沒有男孩的積極,男孩會設法找出答案,查資料或者是學習,但我完全沒有這樣的上進心,就只是閉上眼睛告訴自己事情已經過去,然後就完全忽視,我想這是環境使然吧。

 

記得有理論說孩子若有能幹的能幹則會造就他們愈笨拙,我想,我就是這邏輯下的產物,我家老媽開朗、樂觀、積極且超級行動派,可我拖拉的性子,打量事情先從最壞狀況開始思考,若自己能不做就不動,而這年輕男孩卻不是這樣〝不負責任〞,他會照顧母親,會「我也有不喜歡的事情,但我還是會去做。」像個負責任的大人般成熟,身世不清不楚之下學習保護自己免得被社工帶走,保護自己的母親以防她做傻事,鞏固著這小小搖搖欲墜的家,「凡是母親所討厭的問題,我一概不能過問。只能問 ….萬一問錯問題,就等於把她推下樓,或是打了她一巴掌那樣。而要分辨哪些問題是地雷實在太難,所以我盡量什麼都不問。」即使男孩獲得的愛如此之少,始終把自己全部的愛都給了母親,只希望母親開心快樂,即使怎麼樣也不知道母親到底在想些什麼,母親像是個任性地大孩子,不太理會生活是什麼,也不想搭理世上的任何人,男孩對此狀況心裡應該有許多的疑惑、懷疑和不解,可也始終沒有問出口,因為他不想看到母親受傷的表情,也不想惹母親難過傷心,所以總是把自己思緒的重點放在尋找父親這件事情上面。

 

『「希望」這種東西就是很奇怪,就算你知道失落難過會有多傷心,還是很難完全消滅那微弱的「希望」。』『只要繼續等待,一切不好的感覺都會過去。』

 

『我並不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希望,我肯定是個因意外而懷上的孩子,是她從來不希望發生的事。因為太過渴望一切不曾發生,所以她選擇相信一個截然不同的謊言。』

 

『她只是被困在生和死之間的某個地方。』

 

像是諾貝爾男孩將他自己與母親間親密對談記錄下來的日記,那樣私密,有點沉重,有一些抱怨,有著更多的不捨和愛。

 

作者沒直接將諾貝爾男孩的媽媽到底是什麼疾病說出來,也沒利用旁人的指指點點來突顯出她的〝不正常〞,卻是透過男孩的擔憂,超齡早熟的應付鄰居和社工,堅強自己的心志以保護母親,塗油漆的事件等等來讓讀者明瞭到她的情況很嚴重,就像是看到她那精神創傷的模樣在面前,我們卻不知道要怎麼應對,怎麼幫忙甚至是了解,她將自己緊鎖在許多扇門的後面,得開啟了機制才能夠深入到她的內心。

 

無法得知最後她是否會清醒,還是就此沉睡在一個平靜的空間裡,諾貝爾男孩找到了父親,那模樣卻完全在他想像之外,在知道真相之後的男孩「死很簡單,活著才困難。」讓父親(他卻也是他媽媽的父親)體驗無助和恐懼,就如同以前他帶給自己女兒的傷害那般冷血;騎上腳踏車,夜晚的風冷冽地吹拂過,男孩說「我們都源自於海洋原湯,是宇宙裡的奇蹟。而在那之前,我們都是星星。」「宇宙在頭頂上的天空閃閃發亮,我走在蜿蜒危險的道路上,即使不知道未來該何去何從,這條路仍然會領著我到該去的地方,人生不就是如此。」「我會過得好好的。我是星塵。」

 

有些星塵終究是遮掩不住原來閃爍的光芒,而有些星塵本質上,基本就是〝塵〞,也就不用太過期待其未來的發展,能成為主角就非平凡人,我們是平凡人,所以等待著他人創造生命故事,而適時地鼓掌喝采。

 

不平凡的人生造就不同生命態度,「憎恨的感覺填滿我的心,令我顫抖。但我知道我不是殺人兇手,最終極的報復並非死亡。」這樣短暫的字裡行間男孩轉念〝放下〞,因為他對媽媽的愛意勝過報復。

 

我喜歡這小說的親密字語,沒有寫著〝愛〞,卻將〝愛〞完整地表露了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y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