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藝術家 The Artist》
導演:米歇爾阿威納維奇 Michel Hazanavicius
演員:尚杜賈丹Jean Dujardi 、貝芮妮絲貝喬Berenice Bejo、John Goodman、 James Cromwell
黑白,非黑即白,沒有模糊地帶的顏色,沒有妥協,也就沒有了商量的餘地。
楔子:
《大藝術家》的法籍導演,認為有聲電影在市場上實在是太快速取代了默片的全景,若再晚個十幾年,在電影的藝術歷史裡,會留下更多偉大的電影作品。
默片的特色就是無法與影像同步出現對話或者是聲音,需要樂隊在戲院裡演奏配樂,更要仰賴演員大量的表情與肢體語言。因此演員是否可以將劇本或導演的本意用表情和肢體完整地表達出來則是影片成功與否的關鍵。
讓人得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地欣賞的默片,在1920年代被有聲電影給取代了。
在《大藝術家》裡,我看到了藝術家追求極至藝術的固執與堅持。
(永遠的贏家 ~ 電影製片廠的老闆)
男主角喬治(尚杜賈丹飾),是一位默片巨星,在電影剛開始時,他主演的影片每部都超級賣座,所到之處皆是眾人歡迎,他就像是黑色般,雍容,高貴,極富魅力。
女主角佩姬(貝芮妮絲貝喬飾)是喬治的女粉絲,在記者訪問喬治過程中,彎腰撿起皮包之時撞到了喬治,男女主角初次認識邂逅的情景就在大家面前展開了。
積極應徵女演員的佩姬在喬治主演的電影中跑龍套,經典的畫面表演,像是舞台劇上單人在跳著雙人舞,那樣誘惑,那樣美麗也帶著濃烈畫不開的迷戀。
「想當女主角,你得與眾不同。」喬治拿起眉筆輕輕地在佩姬臉上刻意點上了一顆痣,這也成為佩姬日後成為當紅女明星的鮮明特色。
佩姬,就那純淨的白色,沒有強烈的主觀意識,沒有個人強勢的堅持,對於表演充滿著活潑動力,不變的是成名後的她,依舊懾服在喬治的魅力之下,依然愛他、心疼他、懂他如昔。
經過時代的演變之後,女粉絲成了當紅的女主角,男默片巨星就像過往的雲煙,存在感不再是那樣有〞重量〞,喬治還是代表著黑色,可已不再是黑到發亮的黝黑,卻像是有點髒髒的昏黑、灰黑,讓人替他惋惜。
故事交錯中,劇情高低起伏,總是錯過,時空背景、誤會和身分的不同總是讓兩人互相吸引卻又無法完美結局。
劇情不是太過複雜的《大藝術家》,男主角的轉變過程,讓人實在是看得過癮極了,風流倜儻的帥氣模樣,生活白痴的無能狀況,一蹶不振的自我放棄,都讓人揪著心。
從一開始帥氣翩翩,那貴族的氣度就像是與生俱來地自然,神采奕奕幽默地模樣,讓女人的心沉淪了,男人不僅無法妒忌他,反而對他服氣不已,而落魄後的模樣,英挺的臉孔上,佈滿了對人群的厭惡及故步自封的自傲,以往的自信全然瓦解,內心就像快要倒塌的城堡,一甎一瓦開始崩塌,碎裂了;尚杜賈丹將這些心路歷程,用眼神,用表情,用上揚的嘴下和下撇的唇形,讓我們跟著他開心舞蹈,無法接受現實的轉變及到後來的心神俱傷。
當喬治無力感充滿全身,沉重地坐下那張被燻黑的沙發時,心情也跟著跌落,難道,最後就是這樣了嗎?這就是結局?這就是最終的狀況?我的內心感到難過,想哭,淚水卻流不出來,是已全然接受?是不得不面對了,因為,事實就是如此 ~ 喬治,過氣了,失敗了,一籌莫展,什麼都化為烏有,沒有了。
《大藝術家》的音樂,從一開始播放默片時,電影院的現場有組管絃樂團隨著劇情配著音樂後,整部電影就充滿了饒富感情,高潮起伏的訴說著電影裡主人翁的一切遭遇。
導演,一位藝術家,在現代電影史上畫上了不容忽視的一大撇,也許數十年後,他也成為了偉人,也有新一代的導演追隨著他的腳步,也創作出讓人回味不已的作品。
而我們,任何一個,也都是藝術家 ~ 在各自揮灑的天空下,熱情、活潑和積極地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