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愛的連續劇『光陰的故事』已播畢一段時間了,可是對於裡面的一些內容 ..
劇情 ..,有些還常會在我腦海中重新放映一次,那些眼神,那表情,是深刻的。

這期的訂閱的雜誌裡,有關於王偉忠的報導,就把其中的一些內容給摘錄了下來:

偉忠語錄:
『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成長過程,其他你穿的衣服、用品都可能跟別人一樣,
所以一個人一定要珍惜自己跟自己的家族。』

『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認識自己,把你自己搞通。』

『很多事情不能去想目的。做任何事只要有目的,你達不到那個目的,就會痛苦
得要死。』
『不如做之前不要想目的,專心把事做好,結果往往反倒是時間也打發了,事也
做到了,連朋友也交好了。』

創意大賣的秘密 - 『匱乏』


王偉忠的個人魅力
1.講話時說學逗唱十足 - 口沫橫飛、表情活靈活現
2.冷面笑匠
3.吳念真形容『瞎掰能力很強』
4.極為徹底的執行力
5.對於專業的極致要求
6.跨足不同領域時,絕對會想辦法和該領域的頂尖佼佼者合作,以達最佳效益
7.賴聲川形容『很聰明的人』
8.跳脫現實的框架 - 所以有〝破〞的格局 - 全民最大黨
          也有〝立〞的格局 - 光陰的故事

王偉忠的思考脈絡
1.情懷 - 四年級的使命感
2.掌握議題行銷,引爆流行
3.觀察力 + 執行力,鍛鍊創意
4.針對目標客群 & 通路 - 調整說產品故事的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活在較為富裕安穩的時代中的六七年級的我們,也許因為很多的事情來得容易,取
之也容易,所以,我們不太會思考 ... 不太會變通 ...

我們的成長史,多半只被要求會唸書,考個好學校,其他的瑣碎,柴米油塩醬醋茶好
像都跟我們無關,每天吃著家裡準備好的各種食物,卻不了解物價有多高;甚至很多
人都搞不清楚,自己的家,一個月的家用到底要多少。

因為我們被密密的保護著,被整個圈在一個框框裡,我們沒有太多的機會向外探索,
也許小小年紀時曾有過這樣的勇氣,也許小小的受傷過後,我們變得被動,變得不會
自己去探究,到底,生活是什麼。生存是什麼。生命又是什麼。

直到在外工作,突然之間的現實,讓我們措手不及,沒有被教導怎麼面對除了考試不
佳的挫折,像刺猬般的回擊,常搞得身邊的人也跟著受傷 ...這時,有人懂得怎麼轉
彎,被誇獎孺子可教也,可也有人,也還理所當然的以為,眾人會幫他把魚釣好 ..
煮好 ...他只要負責吃魚身肉的美味
即可,至於善後處理 .. 那是別人的工作 ~

這是否也是我們台灣的年輕人跟大陸年輕人相比較之後的能力懸殊差別呢。 資料來源:Cheers 雜誌 102 號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y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